援滬抗疫系列感悟1:136位方艙志愿者——連接醫(yī)護患溝通的紐帶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31 5314 次瀏覽
援滬抗疫系列感悟1:
136位方艙志愿者——連接醫(yī)護患溝通的紐帶
神經(jīng)外科一病區(qū) 王倩
鎮(zhèn)江援滬醫(yī)療隊方艙隊獨立分管方艙7#-A1-2F,共688個床位。自4月7日下午,開始收治病人后,我們艙收治了很多陽性病人,從2歲還需要抱在手里的小朋友到近百歲的老人,有哺乳期的媽媽還有肚子圓圓的孕婦。
組圖1:方艙內(nèi)的白天 組圖2:方艙內(nèi)的晚上
艙里病人幾乎長期處于滿艙狀態(tài),近700名的病人給每一班的護士帶來了很多壓力。但我們驚喜的發(fā)現(xiàn),在忙的時候,有很多身體狀況比較好的年輕人和叔叔阿姨特別心疼我們這些“大白”,自發(fā)的幫助我們做事情。我們把這些愛心人士組織起來,給了他們另外一個身份——志愿者。
為了更好的把志愿者的力量集合起來,4月10號我們建了志愿者群。還記得剛開始上海的物資還是很緊張的,許多病人剛進來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,“什么時候吃飯???”志愿者幫著護士一起給組上的組員發(fā)飯菜,讓每個人都能準時吃上飯、吃飽飯,還幫著一天三次發(fā)口罩,等等。最重要的一點是,他們能及時的把自己組上艙友的困惑和建議,及時向醫(yī)務(wù)人員反映,共同把艙里的生活變得更好。
我們的志愿者有著鮮明的標識,穿著志愿者馬甲,帖作者中國國旗標識,讓志愿者有著滿滿的儀式感,更加提高了志愿者的積極性。
自從有了志愿者之后,我們有事情在群里面喊一下,立馬就會得到志愿者們的回應(yīng)。志愿者會幫忙照顧身邊的艙友,還記得艙里有著行動不便的老人,志愿者每天晚上打熱水給他們泡腳;有位叔叔進艙的時候腿就受傷了,志愿者們隨時關(guān)注他,給予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。
組圖3:志愿者們照顧病友
我們還組織了“七步消毒手,病毒快快走”、“黨旗下的朗讀者”等主題活動,志愿者們積極的參與。有位出艙的志愿者說:臨行前,他把宣傳欄的一首詩背了下來,而這首詩就是介紹鎮(zhèn)江的——《次北固山下》。
組圖4:主題活動
志愿者出艙之前,我們會給志愿者頒發(fā)榮譽證書并合影,志愿者們說:“這是我們人生中難忘的經(jīng)歷,而證書更是榮耀的紀念。”
組圖5:榮譽證書及合影留念
方艙的136位志愿者們,你們的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的志愿者精神,使得疫情不再可怕,疫情無情人有情,方艙因你們變得更加充滿溫情。
組圖6:志愿者送的畫和朋友圈